砍柴专区
  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情感
  • 砍柴
  • 此专题下没有情感文章
  • 柴静,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、主持人,2003年在《新闻调查》节目中因勇敢走在采访“非典”的线而为公众熟知。2012年12月,柴静的新书《看见》正式发售,柴静也因此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人物。近日,从木子美揭秘其隐私,到同行炮轰其做新闻的方式,都让“砍柴”事件持续增温。之后央视主持人董路也在微博上揭起了柴静的短,称她在采访李阳的那一期节目中,完全hold不住,“砍柴”事件因董路的加入而全面升级。
    • 没有推荐情感文章

    如果拍一部关于柴静的纪录片,会有两条线。

    一条线是春风得意的柴静,就跟她的新书《看见》的封面一样,宛若女神,被崇拜的眼神所包围,脸上挂着悲悯众生的微笑;另一条线则是灰头土脸的柴静,陷在甚嚣尘上的婚姻八卦中,狼狈不堪。

      

    阳光下的红毯,暗夜里的狗仔。平行蒙太奇,交错前行。若真的是一部纪录片,肯定好看。

      

    问题是:哪个才是柴静?

     

     “女神”,不是柴静。柴静的声名鹊起,固然因她的才华,但我想,也和她的男闺蜜们不遗余力的“造神”运动有关。倒不是说,“造神”是有意为之,他们不过是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对才女的爱慕。但,恰恰是这种不加掩饰的爱慕最易被误读。当传说柴静是央视买不起房的主持人时,当11个京城男性名人为其新书站台时,误读无疑达到巅峰,以至于在后来的“泼粪”运动中,柴静被描绘为倚靠着男性吹捧而上位的女人。

      

    而另一面,所谓“柴徽因”,也是假的。“柴徽因”,典故出自“人间四月天”里的林徽因。斯人虽逝,传说犹在。纸面上的她,也被迫经历了一个从造神到扒粪的过程。从最初的才女,到逐渐被各种真假莫辨的“史海钩沉”扭曲成“沙龙女王”。伊人在世,看到这阴差阳错的误会,或许会和柴静抱头一哭。

      

    无意去批判这场针对柴静的“泼粪”运动。在我看来,当一篇八卦报道就足以成为导火索,掀起一场网络上的抹黑风暴时,我们更应反省的是,人群内心嫉恨的由来。

      

    有一部电影,叫做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。剧中,西西里解放时,玛莲娜被女人们用各种手段羞辱。女人们惩罚玛莲娜的表面原因,固然是因为她为了生活出卖肉体、和德国驻军睡觉;但深层次的原因仍然在于,她过去的美丽曾如此热烈地撩动着西西里男人们的神经。而和玛莲娜的性感妖娆不同,柴静撩拨着大众神经的是她的“完美”。

      

    人们,仿佛热爱完美。但实际上,我们内心也有嫉恨完美的一面,甚至当我们看到白雪的时候,都有踏上一脚的冲动。如果,我们把那个被塑造出来的 “女神”当成柴静的话,我们无疑会感受到她的“完美”带给我们的压力。她的才,她的名,她为男人所围绕,乃至她不紧不慢的语调、文艺恬淡的提问,似乎都是对我们心急火燎的生活的反讽。而一旦这“完美”被认定是虚假,我们无疑会痛恨她之前的“伪”,连她采访时凝视的眼神都会被理解成 “贱人就是矫情”。于是,一桩似是而非的“绯闻”出炉,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一哄而上,仿佛猎豹一样去欢乐地撕咬,且以正义之名。

      

    荒谬的是,当我们忙着用“柴徽因”去解构“女神”,当我们用泼粪去对抗造神。我们却只是用一个假去和另一个假作战。

    • 没有情感文章
    • 没有情感文章
      精彩跟帖区
      • 伊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网友 2017/11/12 22:09:36 发表
        我只想说别把柴姑娘跟林徽音比,林很嚣张的好吗?她说的某些话做的某些事就到如今来看也是很欠揍的,一辈子都没改掉任性自私又自我的脾气,跟柴姑娘这种圣母真心不是一路人!
      • 伊秀江西省德兴市网友 2017/11/13 1:31:12 发表
        支持柴静
      • 伊秀辽宁省瓦房店市网友 2017/11/13 4:09:36 发表
        你们这些人成天闲的蛋疼,八这个八那个,自己的生活一团屎一样,有操人家心的那个时间好好打理下自己的生活
      • 伊秀山西省阳泉市网友 2017/11/13 7:31:12 发表
        木子美的心态就是:青楼女人见不得良家妇女初夜床上没落红!!
       没有任何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