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常常会说谎。有的谎言我们可以理解,毕竟孩子也有为难之处;有的谎言却难以容忍。我们能对谎言作一个科学的分类吗?最常见的分类,将谎言分成欺骗他人和自我欺骗。但欺骗别人也罢,欺骗自己也罢,又都有两种类型:有意的谎言和无意的谎言。前者是我们刻意说的,而后者则来自潜意识。此外,按照谎言的目的,还可以分成满足自我需求的谎言和满足他人需求的谎言。心理学将谎言分成以下七类:防御性谎言、逃避性谎言、虚荣性谎言、借口性谎言、游说性谎言、从众性谎言和病态性谎言。
防御性谎言逃避性撒谎,为了避免被谴责、为了推卸责任、为了逃避责任而说谎。逃避性谎言的动机是为了“逃避”。逃避责任是因为责任代表着一个人必须付出与牺牲。三四岁的孩子已经知道,通过谎言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保护自己免受责罚。说谎的天赋伴随着“自我意识的觉醒”而到来。比如说,不小心打碎花瓶后,孩子可能会“栽赃”给家里养的小动物,以免受大人的责罚。做错事,一想到后果可能是负面的,便会以谎言掩盖真相。说谎是逃避惩罚的一个方法。为了逃避可能受到的批评和惩罚,小孩往往会想方设法加以掩盖,从而导致说谎。其实不仅仅是小孩,大人也一样喜欢以谎言掩饰自己的错误、逃避惩罚,推卸责任、编造理由以逃避追究;其实自己内心很清楚这种错误行为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,却不愿承担。不想承认错误就只能靠说谎来掩盖事实。